牧易网

猪鞭虫病

【导读】猪鞭虫病的综合防治,本篇详细介绍猪鞭虫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、猪鞭虫病的症状是什么、如何判断猪鞭虫病,猪鞭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;猪场发现猪鞭虫病怎么办?猪鞭虫病用什么药?这里或许能给您一些帮助!
猪鞭虫病

猪鞭虫病(Trichuriosis)是由猪鞭虫(猪毛尾线虫)引起的,又称猪毛尾线虫病。虫体为乳白色,前部细长,后部短粗,外观极似马鞭,故称鞭虫。我国各地均有报道,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一个普遍问题。

猪鞭虫病主要发生于幼畜,1、5个月龄的仔猪即可检出虫卵,4月龄的猪,粪便中虫卵数和感染率均很高;而且14月龄以上的猪很少感染。

由于厚厚的卵壳保护,虫卵的抵抗力极强,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。

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,夏季发病率最高

轻度感染不显症状。严重感染时,虫体布满盲肠黏膜,引起消瘦和贫血;虫体因吸血而损伤猪肠黏膜,使粪便带血和黏膜脱落,出现顽固性下痢。有时可继发细菌及结肠小袋虫感染。

盲肠和结肠出现出血性坏死、水肿和溃疡,还有结节虫病所类似的结节,结节中含有虫体或虫卵。

生前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。由于鞭虫产卵少,故虫卵计数的意义不大。

死后剖检可在盲肠上发现病变和大量的虫体。

大部分驱虫药(如阿维菌素类药物、多拉菌素、苯硫咪唑等)对猪鞭虫的效果较差,建议使用下列药物驱虫:

1、羟嘧啶:每千克体重2mg,混入饲料喂服。

2、左咪唑:每千克体重8mg,混饲或混饮。

3、敌敌畏:每千克体重11、2~21、6mg,与1/3的日料混饲。

猪鞭虫(猪毛尾线虫)属于毛首科(Trichocephalidae),虫体呈乳白色,前部为食道部,细长,内含由一串单细胞围绕的食道;后部为体部短粗,内有肠管和生殖器。雄虫长20~52mm,雌虫长39~53mm,食道部占虫体全长的2/3。虫卵呈棕黄色,呈腰鼓状,卵壳厚,两端有塞,其大小为52~61µm×27~30µm。

寄生于猪和野猪的盲肠,也寄生于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,因而本病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。

成虫在盲肠中产卵,卵随粪便排到外界,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,约经3周时间发育为感染性虫卵(内含感染性幼虫)。虫卵随饲料及饮水被宿主吞食,幼虫在小肠内脱壳而出,第8天后移行到盲肠和结肠并固着在肠黏膜上,经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。成虫的寿命为4~5个月。

*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,仅供阅读参考。如有症状,建议以线下兽医,面诊、治疗为准。
相关百科
热门推荐